高頻加熱有哪些優勢呢?
1、加熱速度快、:選擇高頻加熱的彎曲木工件,加熱速度是蒸汽加熱的3-5倍,工件越厚,速度優勢越明顯。
2、加熱均勻性好,具有加熱選擇性:電場穿透加熱,電場中各位置介質同時被加熱,均勻性好,與微波等高頻率電場比較,更具有長度與深度方向的均勻性優勢。
3、加熱的適用性強:無論工件厚度如何,都可在高頻電場中被加熱,通過調整高頻的頻率,加熱不同的介質和工件,廣泛應用于木材的粘結和膠合等。
4、可控性強更適應于整個工藝的自動化生產:可使工廠形成一條定型的流水線。
5、可提供一個優良的工作環境:環保,不需鍋爐,無粉塵,無煙霧,無高溫輻射。
6、適用于自動化生產:占用場地小,勞動強度低等。
高頻淬火機指利用高頻電流(30K-1000KHZ)使工件表面局部進行加熱、冷卻,獲得表面硬化層的熱處理方法。這種方法只是對工件一定深度的表面強化,而心部基本上保持處理前的組織和性能,因而可獲得高強度,高耐磨性和高韌性的綜合。又因是局部加熱,所以能顯著減少淬火變形,降減能耗。正是因為高頻淬火擁有上述這些特點,因而在機械加工行業中廣泛被采用。高頻焊接時的頻率對焊接有極大的影響,因為高頻頻率影響到電流在鋼板內部的分布性。
高頻淬火機采用感應加熱,工程師解釋感應加熱的原理是:工件放到感應器內,感應器一般是輸入中頻或高頻交流電
(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銅管。產生交變磁場在工件中產生出同頻率的感應電流,這種感應電流在工件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表面強,而在內部很弱,到心部接近于0,利用這個集膚效應,可使工件表面迅速加熱,在幾秒鐘內表面溫度上升到800-1000oC,而心部溫度升高很小。焊接速度提高時,有利于縮短熱影響區,有利于從熔融坡口擠出氧化層。
高頻淬火機冷卻方法的選擇冷卻方法的選擇,一般多從工藝要求方面考慮。油冷的設備簡單,應用方便,但勞動條件較差,刀具的淬火變形與開裂傾向不能避免。氯鹽分級冷卻的速度,對于厚度為80mm左右的刀具,足以防止碳化物的析出,但停留時間不宜過長。大型刀具冷至表面溫度與鹽浴溫度相當時即應取出空冷。中小型刀具可按淬火加熱時間計算,以符合操作節拍。氯鹽分級冷卻后,再在下貝氏體轉變區停留,有助于減小淬火應力。停留時間在lh以上,將形成多量貝氏體(見表4—22),能提高高速鋼淬火狀態的強度和塑性。停留時間增至3h以上,在隨后冷卻到室溫過程中的馬氏體轉變將被抑制。高頻焊機就是用于實現高頻焊接的電氣—機械系統,高頻焊機是由高頻焊機和焊管成型機組成的。
因此,長時間的等溫淬火,能十分有效地減少淬火變形和防止淬火開裂。在充分回火后,長時間等溫淬火的硬度與一般淬火的差別較小,但韌性較高,因此可使受沖擊載荷較大的刀具的使用性得到改善。不具備等溫淬火時,采用油淬或分級淬火的刀具,在冷到100℃左右立即進行回火,也可有效地避免產生淬火裂紋。冷處理:高速鋼的冷處理,主要用來提高刀具的尺寸穩定性和耐磨性。會合角小時鄰近效應顯著,有利提高焊接速度,但會合角過小時,預熱段和熔融段變長,而熔融段變長的結果,使得閃光過程不穩定,過梁爆坡后容易形成深坑和,難以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