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率測井是什么
是在井中直接測量巖石、礦石磁化率的方法。磁化率測井儀的靈敏元件是一個帶有鐵芯的螺線管。在螺線管中通有400一1000周/秒的低頻交流電,周圍巖石與鐵芯構成閉合磁通回路。巖石磁化率的變化將引起交變磁通的變化,使得線圈自感量發生變化,從而改變了螺線管的感抗。測量儀器是一個電橋,螺線管構成電橋的一個臂,可以直接測出磁化率的大小。由于磁化率與鐵礦石的含量有一定關系,所以磁化率測井有可能直接確定鐵礦石品位。
磁化率測井
由于鉆孔的存在,泥漿的磁化率為零,出現了兩個不同導磁系數余質的圓柱形界面。這時,必須考慮退磁效應。當靈敏元件與井壁之間有一段距離時,磁性介質對靈敏元件的作用將大為減弱。影響使測得的數據不是介質的真磁化率而是視磁化率,需要進行退磁校正。在磁化率測井中,磁化磁場是由靈敏元件產生的,不是均勻磁場,而且磁力線的分布與線圈的繞制形式有關,因此對不同類型的靈敏元件求得的退磁系數是不一樣的。
磁化率測井基本原理
磁化率測井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測量巖礦層磁化率的測井方法。帶鐵芯的螺旋管,繞上線圈,引出線頭,通400~1000Hz交流電,產生磁場。則井周形成磁力線為交變磁場,必然在導電圍巖中產生渦流, 渦流與磁力線垂直。既是發射線圈也是接收線圈,用以測量巖礦石的電導率和磁化率。不同型式的靈敏元件所測得的曲線,其變化規律又不盡相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模型實驗找出合乎具體情況的解釋法則。
測斜使用方法
“累計位移”與“相對位移”的區別:位移有累計位移與相對位移之分。所謂累計位移,即計算點相對于孔底的位移;相對位移,是指計算點相對其本身初始值的位移變化值。同時又有工程人員將位移曲線分為位移曲線和相對位移曲線。所謂位移曲線,即按每次測讀數據單獨作出的位移曲線;相對位移曲線,即將每次測讀數據所得位移值減去測斜管初始位移值后所作出的曲線。顯然,位移與累計位移是同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