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概念:中醫整體觀念的基本內容指出入是—個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互相關連的統一體,人與自然界也是息息相通的統一體。人體各部分聯系的通道就是經絡。陰0精陽氣周流全身,因此表里、上下、內外、氣血之間是互相密切聯系的。如果手掌在半分鐘內恢復正常的顏色,說明你的經絡是通的,如果您的手掌在半分鐘內不能恢復正常的顏色,那就說明你的經絡可能不夠通暢。所以中醫理論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素問.陰陽離合論》也指出:“陰陽沖沖,積傳為一周,氣里形表而為相成也”。即指出陰陽之氣往來運行不息,周流全身,氣行于里,形見于表,相互溝通,而成統一整體。
十二經絡循行要點:
1.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的主要理論根據:所有的陽經都與督脈會于大椎穴;
2.除足太陽經外,所有陽經都經缺盆穴,進入胸腹腔,而絡屬臟腑;
3.會于巔頂的經脈有: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厥陰肝經,故巔頂痛多與上述經脈有關,特別是與足厥陰肝經關系zui為密切;
4.行經額部的經脈,除足太陽、督脈外,主要是足陽明經,故前額痛多屬陽明經頭0痛;
5.目外眥為手足少陽與手太陽經交會處,目內眥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蹺脈、陽蹺脈交會處,而手太陽小0腸經是通達目內、外眥的唯0一經脈;
6.行于耳中的經脈有:手足少陽及手太陽經,故耳暴鳴暴聾多與肝膽火旺有關; 7.環繞口唇的經脈有:手足陽明、足厥陰及沖任二脈,故沖任氣血充盛是男子生胡須的根本原因,女子諸經氣血下0注為月經,故不生胡須;
8.聯系目系的經脈有:足厥肝經和手少陰心經;
9.肝經繞陰器、抵小腹、斜行少腹、上布兩脅,故肝0病多見兩脅痛引少腹,甚至控睪;
10.聯系舌的經脈有: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shen經(挾舌本-到舌根兩旁),故唾液的分泌與病變,多與脾、shen兩臟有關。
經絡不通的身體表現
身體無端發酸
身體發酸說明的是經絡氣血供應過慢,不能滿足身體需求。例如人在劇烈運動以后,比如短跑比賽,事后機體會發酸或者無力,這是因為短跑需要更多的氣血供應,超過了正常機體氣血供應的限度,導致氣血供不上來而發酸。經絡循行四通八達而至機體每一個局部,從而使每一局部成為整體的縮影。如果機體某個部位無故發酸,或者輕微運動也發酸,則說明該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應減慢。這個時候,拍打、按l摩所在的經絡,就可能發現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癥狀。
⑵ 基本功能:任,有擔任、任受的意思。任脈行于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又稱“陰脈之海”。小l腸的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食物,營養全身,糟粕下走大腸,水液歸于膀胱。任,又與“妊”意義相通。其脈起于胞中,與女子妊0娠有關,稱“任主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