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故障損傷根源分析:
軸承是大部分設備的部件,一旦軸承失效,設備就會停止,找到根源以避免事故再次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實際上,軸承一旦受損,它就會逐漸惡化直到無法工作,那時故障發生的所有證據可能都被破壞了。
如圖2 揭示了損傷從小到大的整個過程,外部顆粒(污染物)進入軸承,運動中產生凹痕(污染物被壓入滾道)。凹痕邊緣會升高,所以凹痕看起來像個坑。滾道局部幾何形狀發生改變,使得這個區域無法形成良好油膜把接觸表面分離開來,結果造成材料疲勞。是表面出現裂縫,是受損區域剝落,隨著繼續運轉,剝落不斷加劇。到后來,受損區域變得如此之大,的受損點(即凹痕)完全消失。此時對受損軸承進行檢查,已很難發現問題的根源:即可能由于密封不好致使污染物進入軸承。
在風力發電機組傳動系統中,齒輪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軸承是直接決定齒輪箱能否正常運轉關鍵的裝置。由于軸承長期處在滾動的狀態下,經常會出現故障導致發電機組無法正常地運行,嚴重情況會損害電網的使用壽命。引發軸承出現故障的原因,主要是軸承點蝕、高溫或者軸面磨損等情況組成。本文圍繞風力發電機組齒輪箱軸承故障診斷探析展開討論,為解決齒輪軸承出現的故障采用的方法提供參考依據。關鍵詞:風力發電機;齒輪箱;軸承;振動;故障診斷
齒輪箱中軸承具有傳遞運動、扭矩以及變速等功能,一旦軸承出現故障,會嚴重影響齒輪箱的正常使用。若齒輪出現故障,其中 60% 的原因是由于齒輪失效引發的?,F階段對齒輪箱出現的故障進行診斷時,會采用振動法、油液分析法以及混沌診斷識別法。齒輪箱進入到運行狀態,齒輪箱內的組成部分,包括軸、齒輪以及軸承等零件,都會處在振動的狀態,受到振動的影響,軸承會出現點蝕情況,或者由于高溫、軸面磨損等,導致軸承無法繼續工作,嚴重影響發電機組正常的運行。
風力發電機組傳動機構典型故障診斷
將風能轉換為電能,通常需要風力發電機組常年在大風等惡劣的環境中運行。在風力發電機組設計時,將承受溫度設置在零下 20℃,但是,許多地區的溫度會低至零下 40℃ ,并且風力發電機組還需要承受較強的風力,會增加機組承受的荷載,極易引發傳動系統出現故障。尤其是機械傳動裝置中,軸承會出現點蝕或者軸面磨損等故障,若工作人員未能及時解決故障,或者未能將出現故障的零件進行更換,會使故障范圍不斷擴大,終導致風力發電機損壞。
2.2.1?齒輪箱故障診斷
齒輪、滾動軸承和軸等零件,是構成齒輪箱重要的部分,在對齒輪、滾動軸承和軸出現的故障進行分析時,通常借助振動信號頻率特征以及故障特征,可以判定引發齒輪箱出現故障的原因。工作人員會得到許多故?數據,明顯的是齒輪故障和滾動軸承故障數據,一旦風力發電機組運行速度提升,上述故障就會出現。
軸承參數壽命
在一定載荷作用下,軸承在出現點蝕前所經歷的轉數或小時數,稱為軸承壽命。
滾動軸承之壽命以轉數(或以一定轉速下的工作的小時數)定義:在此壽命以內的軸承,應在其任何軸承圈或滾動體上發生初步疲勞損壞(剝落或缺損)。然而無論在實驗室試驗或在實際使用中,都可明顯的看到,在同樣的工作條件下的外觀相同軸承,實際壽命大不相同。此外還有數種不同定義的軸承“壽命”,其中之一即所謂的“工作壽命”,它表示某一軸承在損壞之前可達到的實際壽命是由磨損、損壞通常并非由疲勞所致,而是由磨損、腐蝕、密封損壞等原因造成。
為確定軸承壽命的標準,把軸承壽命與可靠性聯系起來。
由于制造精度,材料均勻程度的差異,即使是同樣材料,同樣尺寸的同一批軸承,在同樣的工作條件下使用,其壽命長短也不相同。若以統計壽命為1單位,長的相對壽命為4單位,短的為0.1-0.2單位,長與短壽命之比為20-40倍。90%的軸承不產生點蝕,所經歷的轉數或小時數稱為軸承額定壽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