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切削液歷史
19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就已首先進行了切削液的評價工作。 F·W·Taylor發現并闡明了使用泵供給碳酸鈉水溶液可使切削速度提高30%~40%的現象和機理。針對當時使用的刀具材料是碳素工具鋼,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冷卻,故提出“冷卻劑”一詞。從那時起,人們把切削液稱為冷卻潤滑液。
隨著人們對切削液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發現在切削區域中注入油劑能獲得良好的加工表面。zui早,人們采用動植物油來作為切削液,但動植物油易變質,使用周期短。20世紀初,人們開始從原i油中提煉潤滑油,并發明了各種性能優異的潤滑添加劑。在第—次世界i大戰之后,開始研究和使用礦物油和動植物油合成的復合油。1924年,含硫、氯的切削油獲得專i利并應用于重切削、拉削、螺紋和齒輪加工。
切削液由管道通過車間內i供液管道輸送到機床或自動線,并將切屑沖到回液系統,在壓力噴嘴的作用下,切屑和乳化液經過架空管道或地下管道系統回流到過濾系統。在過濾系統中的乳化液先經過刮板沉淀槽粗過濾,較大的切屑由刮板輸送機關到集眉箱內,然后到化液再由負壓過濾機精過濾,兩次過濾后的凈液由泵組重新送回到車間。該系統供液泵組采用變頻宜壓供液技術,保證整個過濾系統供應壓力和流量的穩定,當車間內使用切削液的設備數量變化時,管道中的壓力也產生變化,壓力傳感器就會發出信號,泵組將自動調節流量,使車間管道系統內的壓力恒定。配液系統由配液槽與配液泵及相應的管道和調節閥組成,可根據設定的數值自動配液。
碟式離心機工作原理
被分離的混和油脂柔順均勻地輸入機器的心臟部分轉鼓內部,在高速運轉產生的強大離心力場作用下,混合油經過一組碟i片束的分離間隔中,以碟i片中性孔為分界面,比重較大的重相(如磷脂、皂腳等)沿碟i片壁向中性孔外移動,其中重渣(如油泥)積聚在沉渣區,周期自動排出機外。比重較小的輕相(如油脂)沿碟i片壁向上運動,至轉鼓頂部,由輕相向心泵輸出至下道工序,重相則由重相向心泵排出。
碟式分離機廣泛應用于植物油連續精煉中的脫膠、脫皂和水洗等工藝,是現代油脂精煉工藝中的設備之一。同時根據用戶的不同要求,也適用于輕工、化工、醫i藥、食品等行業中的不同比重的液—液、液—固等物料的分離。
機轉鼓經過精i確的動平衡校驗,工作時運轉平穩,振動小,噪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