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又見老屋有一支有關老屋的歌,在心里打了很久、很久的漩渦,一直沒有唱出來
今年春節,我終于在侄兒的陪同下回了一趟老屋
天!這是那棟我熟悉的親切的熱鬧的、生我長我、陪伴了我十八年的老屋么?怎么這般的低矮?我童年、少年眼中那高大、氣派的大斗門哪里去了?那142020-12【原創】
"不是,爸爸,我沒愛上什么人
"
這是一本數進修題集,淺藍色的封皮已遺失往日的光彩,它似乎在向我傾吐它和差錯們的悲慘
本來,我的運氣與它們又有什么各別呢?得宜修業的黃金時間,在這笨拙愚笨的歲月被荒涼
“書呵,咱們幸災樂禍呵!”抱著書,我失聲慟哭,為悲慘的書,更為悲慘的當代人的運氣!
我1977年就擺脫上海了,之前之后上海派文明都感化不到我
但我覺得是如許的:1、上海派文明,文藝的觀念是創造的;2、1949年往日其特性是南邊多數市文明與“十里洋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行分的攙和;3、上世紀五十歲月此后后一種特性必定地凋零了,但《霓虹燈下的標兵》《上海的凌晨》仍具備上海派依稀尚存的氣味;4、1980年后,特性更趨淡化
以是,作者、劇作者的筆要不是伸向往日,所謂“上海派文明”在觀念上的特性就不鮮領會
縣城圖書館的藏書實際并不多,主要是些武打和艷情類的通俗文學作品
至于文藝期刊倒是訂了一些,其中有我喜歡讀的《收獲》、《鐘山》、《花城》、《十月》、《當代》、《上海文學》等
辦理雜志借閱的是一個皮膚白凈、衣著華麗、身材苗條的年輕漂亮女子
見面時感覺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在哪兒見過
我向她說明要辦一個借閱證,她說要交5元辦證費,同時從借閱窗口遞出一張表讓我填寫
等到我將填寫好的表遞給她審閱時,她先是皺眉,然后冷面送出話來:“怎么?你不在縣城工作?我們的借閱對象是縣城職工而不是農村職工
”我聽著有些刺耳的話語,忙向她解釋說,我也算是半個縣城居民,因為我的糧食供應關系是在縣城,再說我一定愛護和保管好所借的書刊
也許是她見我借書心切和態度誠懇,便若有所思后給我辦了證
我隨即用新證借了一本剛到的《收獲》,然后滿心喜悅地騎車趕回十里外的鄉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