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注意:發布人未在本站注冊,建議優先選擇VIP會員 |
陽極氧化生成的氧化膜厚度從理論上可按法拉第第二定律推導的公式進行計算。
0= Kit
式中。為陽極氧化膜厚度(μm) ,I為電流密度(A/dm2) ,t為氧化時間(min) ,K為系數(當氧化鋁
密度γ=kg/立方米則K=0.309)。上述 公式計算的前提是以認為通過的電量全用于氧化鋁析出,同時也把
氧化鋁及膜的密度視為純凈的氧化鋁密集的值。但實際情況并非完全如此,為了使K值更切合實際,應將
電流效率和在這種工藝條件下所生成膜的密度或孔隙度考慮在內,即:
K= 1.57 η/γ
式中η為電流效率(電極上實際析出的物質量與又總電量換算出的析出物質量之比)。K實值各國取值大
小各異,美國有取0.328、0. 285-0.355,日本有取0. 352、0. 364、0.25,中國、俄羅斯取0. 25。
電鍍與陽極氧化區別如下:
1、處理方法不同
電鍍是將待電鍍材料作為陰極,與鍍層金屬的相同的金屬材料作為陽極(亦有采用不溶性陽極),電解液為含有的鍍層金屬離子的溶液;陽極與陰極間輸入一定的電流。
陽極氧化利用化學或電化學處理,使金屬表面生成一種含有該金屬成份的皮膜層。作為陽極的金屬材料在特定的電解液中通過外加電流使其表面形成膜層的一種材料保護。
2、處理對象不同
電鍍方法處理的對象主要是金屬與非金屬的表面處理的方法。常使用的電鍍金屬為鎳、鉻、錫、銅、銀及金等。
陽極氧化處理則是金屬表面處理的方法。大多數金屬材料(如不銹鋼、鋅合金、鋁合金、鎂合金、銅合金、鈦合金)都可以在適宜的電解液中進行陽極氧化處理。
3、處理原理不同
電鍍是由于電荷效應,金屬陽極離子向陰極移動,并在陰極得到電子而沉積在待鍍材料上。同時陽極的金屬溶解,不斷補充電解液中的金屬離子。
陽極氧化是利用鋁合金其易氧化之特性,藉電化學方法控制氧化層之生成,以防止鋁材進一步氧化,同時增加表面的機械性。
磷化處理就是將金屬浸在由磷酸、磷酸鹽和其他成分組成的磷化液中,經過化學作用而在金屬表面生成一種不溶性的磷酸鹽層,俗稱磷化膜。磷化膜主要由磷酸鐵、鋅、錳、鈣等的鹽組成,厚度一般在5~20μm,顏色一般由暗灰到黑灰色,它與基體結合牢固,具有良好的潤滑肚、耐蝕性及較高的電絕緣性等。磷化膜主要用作涂料的底層、金屬冷加工時的潤滑層、金屬表面保護層以及用作電機硅鋼片的絕緣處理等。磷化處理所需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生產,被廣泛地應用于汽車、船舶、航空航天、機械制造及家電等工業生產中。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床行業在追求機床內在質量的同時,也開始追求機床的外在質量,機床的外觀質量和防腐性能得到了普遍的重視。為了更大地提高機床的防銹涂裝質量,磷化處理已被廣泛地應用于機床制造的各個環節中。本文將從磷化處理的應用現狀、磷化膜的質量影響因素、常見問題的改進措施以及發展的方向等4個方面對機床行業的磷化處理加以探討。